相關新聞-巴氏量表精準化助判讀

2023.05.15

三軍總醫院日前傳出病患家屬要求開立巴氏量表未果,出拳攻擊醫師事件。前衛生署副署長張鴻仁直言,巴氏量表本就不該存在,隨著人口老化照護需求增加,政府不該限制民眾申請外籍看護。圖/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三軍總醫院日前傳出病患家屬要求開立巴氏量表未果,出拳攻擊醫師事件。前衛生署副署長張鴻仁直言,巴氏量表本就不該存在,隨著人口老化照護需求增加,政府不該限制民眾申請外籍看護。圖/聯合報系資料照片

最近發生一起因家屬不滿巴氏量表判讀結果,而動手毆打醫師的暴力事件,重新燃起巴氏量表存廢之爭。但若要根本解決巴氏量表之角色問題,還是要從「製表」之由來開始探討。

 

巴氏量表是在距今六十八年前,由美國巴爾的摩一家市立醫院的物理師巴西耳所制訂,當初並非用來做為聘請看護的量化依據,其目的只是用作病患復健後治療效果及退化程度之功能評估,也不是作為日常生活能力的分級判讀之用。但經過一些政策的演變,竟然被當做聘請外籍看護的重要必備依據。

 

而從臨床開立的糾紛案例來看,大部分是出現在級距分類的切點模糊地帶,這也是一般家屬所詬病的所謂「不嚴重也可以通過申請(偽陽性),但明明在家觀察就是很嚴重(偽陰性),卻拿不到申請核准證明」。

 

其實,若以長照醫學的角度來看,其盲點包括了:

 

一、巴氏量表的制定是近七十年前的事,那時候的人類平均壽命,與今天的落差至少有廿年之久。隨著科技及醫學之進展,人類壽命大幅延長,卻也衍生出許多「微型」與「隱形」失智失能的病變,而這方面的評估,並無法明顯正確呈現在巴氏量表上。

 

二、東西方人無論在疾病種類或基因體質,甚至日常生活飲食之內容,都存在有臨床意義統計上之差異,所以不能用一張依西方人體質所制訂之表格,完全一模一樣地套用在東方人身上。

 

三、表格評分的級距最多只有四級,最少只有兩級;而每級的差距都以五分做基準點。其實這也是醫師在判讀時最困擾的一項盲點,比如說第四項中「如廁」這一項,要拿零分得要「無法自行完成如廁過程」,但如果因關節或肌少症引起之如廁過程動作遲緩,或偶因手掌角度問題無法自行清理乾淨,甚至乾淨標準的認定;在打分數的當下,是要給五分或十分?可能A醫師打十分,B醫師卻給五分,這樣結果當然會引起爭執或糾紛。

 

因此如要徹底改善巴氏量表的爭議問題,建議主事者一定要盡快召開學者專家的檢討會,將上述常見的幾樣臨床困擾,用科學的原則定出評分的參考指引範本。再來也要重新制訂國人的生理機能量化表,畢竟落實本土化醫療準則,是醫療進步的重要指標。而因為精準醫療的介入,一些如吞嚥困難的級距評分,可以用精準的咽喉內視鏡影像來檢查,取代傳統主觀的吞嚥動作效能評估。

 

隨著超高齡社會的逼近,長照看護的需求量已是成倍數成長。在有限的看護能量體制中,為能達到降低偽陽或偽陰的盲點,盡速建立精準正確的評量表單標準,已是刻不容緩的重要課題。